战争硝烟之中,俄罗斯迎来了俄乌开战以来的第二个胜利日阅兵。尽管刚刚发生了无人机袭击克宫事件,莫斯科紧张情绪蔓延,全城加强了安全戒备。但5月9日上午10点,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式,仍在红场如期开启。除了首都莫斯科外,胜利日阅兵也在俄罗斯其他27座城市同时举行。而俄乌边境的一些城市,由于安全原因,则取消了纪念活动。比起往年的“钢铁洪流”,红场阅兵规模缩小了不少,此次阅兵规模不仅比往年胜利日阅兵要小,甚至要比之前俄媒报道的规模还要小。没有大规模履带轰鸣的现代坦克,也没有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空天军的各式战机,出于安全考虑也没有登场。这场特殊战时的简短阅兵,也从侧面反映出前线战事的紧迫和严峻。普京在阅兵式上发表讲话表示,文明再次处于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一场真正的战争正在向俄罗斯发动,他批评西方国家正在散播仇俄情绪,让恐俄症蔓延,而乌克兰人民沦为西方野心的人质。他还强调,俄罗斯渴望和平。普京讲话的另一大主题即是—缅怀,其中还提及中国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所作出的贡献。普京表示,俄罗斯人关于祖国保卫者的记忆是神圣的,铭记在心,俄罗斯人向英勇抗击纳粹的参与者、美英等国联军战士致敬,缅怀中国军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壮举。他相信携手应对共同威胁时期的团结和伙伴关系经验,是各国的宝贵遗产。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有七位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出席红场阅兵,包括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亚美尼亚的领导人。阅兵结束后,普京还与七位领导人步行至无名烈士墓,一同献花、默哀。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当时的胜利日阅兵没有其他国家领导人出席,折射俄罗斯遭遇舆论围堵的窘境。然而眼下战火未停,却有7位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现身红场,在历史视角外,也别具政治意义。而此次受阅重头戏武器装备,也基本是非前线作战装备。首先,打头阵的是一辆二战时期的T-34中型坦克。T-34是一种符号、一种图腾,可以说是苏军二战胜利的象征。没有T-34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一波波冲向纳粹德国军队的阵地,就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除了T-34履带式坦克以外,展示的其他装备均为轮式装备,包括虎式-M多用途装甲车、“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S-400防空导弹系统、“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新型飞镖型装甲车。除此之外,今年红场阅兵还亮相了“VPK-乌拉尔”装甲车和Z-STS“阿赫马特”轮式装甲车,这些装备是去年根据前线战斗经验最新研发的,已经大规模交付俄军,并首次向公众展示。这一次的阅兵,我们不妨来看它有几点。第一它在告诉全世界,苏联是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同时俄罗斯也是在告诉外界,当今世界秩序俄罗斯是创始者之一,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不容动摇。张斌:第二点,俄罗斯现在进行了高度的战备,它子弹已经上膛了,阅兵式地面方队它没有什么重型的装备,并不是说俄罗斯拿不出来,前一段时间绍伊古到扎波罗热前线视察的时候,你会发现那画面之中出现了大量的T-90M、T-72B3M这些坦克,而且维护的程度还是挺好的,俄罗斯把它自己现在最重要、最先进的东西放在了前线,这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俄罗斯随时在备战。我个人认为普京的主要的目的,是针对国内的而不是国际的。在整个的俄乌战场战局不利,俄罗斯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的情况之下,普京还是要借助这场阅兵来向国内来表达他仍然要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同时也要凝聚国内的士气,防止国内的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对俄乌战场的局势发生更大的不利的影响。数十年来原本是俄乌共同庆祝的“胜利日”,今年开始也不再属于乌克兰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法令,将5月8日定为乌克兰的“二战胜利纪念日”,区别于俄罗斯的5月9日。原来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则被改为“欧洲日”。泽连斯基意图借此“加强欧洲多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斥责称“泽连斯基是叛徒,他彻底背叛了自己的祖辈”。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在社交媒体表示,“超过100万苏联士兵为欧洲和平及摆脱法西斯主义而献出了生命。不幸的是,今天的欧洲及其肮脏的领导人的记忆力很差,但我们将永远铭记二战的英雄们。”5月9日胜利日阅兵前夕,瓦格纳集团上演了一场政治大戏。瓦格纳创办人普里戈任称,他的部队10日撤离巴赫穆特,原因是部队重大折损,弹药供应不足,并谴责国防部与正规军无能。与此同时他还直接致信防长绍伊古,要求其在5月10日凌晨前颁布作战命令,将巴赫穆特移交给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旗下的艾哈迈德营部队。但普里戈任短短几天内忽然改口,称俄军已承诺为瓦格纳部队提供更多弹药支持,同时指派特别军事行动副指挥官苏罗维金与瓦格纳合作,暗示瓦格纳将会继续驻守巴赫穆特,与乌军作战。局面至此,“撤出巴赫穆特”的戏码落幕,但这套操作正值乌军“大反攻”,以及胜利日阅兵两大重要节点前夕,如此不顾大局渲染军备吃紧,无疑是将俄军“架在火上烤”。可以说,普里戈任此次公开索要弹药,既得罪了俄国防部,也着实让普京脸上无光。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屡屡报道“俄军弹药见底”、“军备库存吃紧”的消息,营造了俄方攻势难以久持的舆论氛围,普京好不容易通过军事改革法案、强迫国内军工产业提高产能、向不顾虑西方制裁的其他国家私下采购,才让炮战烈度不至于衰退太多,逐渐化解了外界风声、稳定军心。没想到才过几日,便被普里戈任打乱风向。不仅如此,在获得俄国防部的弹药承诺后,他还放言苏罗维金“是唯一知道怎么打仗的将领”,看似赞赏苏罗维金,实则是在暗贬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这其实也在强化“普京决策错误”的叙事。从普京的视角来看,眼下其不能没有瓦格纳在前线冲锋,因而无法在此时彻底无视普里戈任的要求。然待至战事结束,其恐怕就难再有光环护体。普里戈任的这种说法,我觉得既有要麻痹乌克兰军队的这种意思,其实也暴露了俄罗斯军队内部,和在前线作战的不同的武装力量之间,他们确实是有着非常严重的这种分歧。这种分歧和矛盾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俄罗斯军队在前线的作战。这实际上很大的原因和瓦格纳雇佣军本身的情况是有关系的,特别是它的资金来源。最近我们注意有一件事情,就是苏丹那边发生内乱了,瓦格纳雇佣军在苏丹那边是有利益的,它参与着苏丹的黄金交易,苏丹这边一出问题,就会影响到瓦格纳的经济来源,所以这也是促成现在它提出来要撤军,要让俄罗斯的正规军来进行接替和轮换的一个原因。张斌:第二点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这边也不是在进行这种主动的猛烈的进攻,每天推进的距离也不是很大,看样子它有一点要“防守”,要固定现有战线的这么一种做法,这可能跟俄罗斯整体的后期的政治需求是密切关联的。张斌:第三,巴赫穆特这个地方打到现在,也在政治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因为现在国际上,对雇佣军的地位,和它所产生的政治作用和军事作用,一直是争议不断的——雇佣军到底算不算一个国家的正规的军事力量?雇佣军所取得的现在的这种战果,最后是否能转化成为大家所承认的政治成果呢?是不是以后能够作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政治谈判的一个停火线呢?这些事情是有一定争议的。不过,乌克兰人似乎不太相信普里戈任的剧本。眼下,乌克兰部队酝酿已久的“大反攻”,已经箭在弦上。乌军事人士警告称,此次撤军风波很可能是俄军在假装内讧、虚弱和撤退,以引诱乌克兰对防守严密的阵地发起考虑不周的攻击。乌东部军事指挥部发言人表示,他不相信普里戈任关于弹药短缺的说法,也根本没有看到瓦格纳雇佣兵要离开巴赫穆特的迹象,因为俄罗斯军队还在持续对巴赫穆特进行密集炮击。普里戈任的戏码,或许只是一出双簧。可以说,每当俄乌之间出现一丝和平曙光的时候,总会突发些意外,打断这一进程。比如,俄乌开战前,当俄罗斯已经同意接受“和平解决”时,顿巴斯地区突然遭到了不明炮击。又比如,当马里乌波尔即将和平解决,就有炮弹砸向扎波罗热核电站。再比如,德国总理朔尔茨访俄后,北溪管道就莫名被炸,彻底粉碎俄欧和解的政治基础。似乎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阻拦战争结束。如今,“无人机袭击”事件再次给和谈按下了“暂停键”,俄乌局势螺旋升级,大战暴雨将至。俄罗斯指控无人机夜袭克里姆林宫是乌克兰发动有计划的恐怖行为,目的是刺杀普京,幕后黑手是美国。美方对此立刻否认三连,说自己没参与,目前不确定是谁干的,不鼓励也不允许乌克兰在乌克兰境外发动袭击。美乌称这完全是俄方的自导自演。两架小小的无人机,瓦解了外界对克宫“固若金汤”的印象。对俄罗斯来说,这件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于是,就在俄罗斯忙着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时候,空袭警报在乌克兰响起。当地时间5月8日,乌克兰遭受了俄罗斯军队61次空袭和52轮火箭弹齐射,多个城市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此外,俄罗斯还动用了图-95战略轰炸机,从里海方向对准基辅发射至少15枚远程导弹。据基辅市长透露,俄罗斯军队出动了60架伊朗制造的“自杀式”无人机群,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和重要港口城市敖德萨发起了大规模攻击,这是自今年3月初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无人机袭击。与去年10月克里米亚跨海大桥被炸后,乌方一度兴奋“揽功”不同,此次包括总统泽连斯基在内的乌方高层表态谨慎。事发当天正在芬兰访问的泽连斯基很快回应称,乌方没有攻击普京或莫斯科,“乌克兰甚至没有足够的武器”。此外泽连斯基还暗示,这起袭击是俄罗斯“自导自演”。无人机夜袭克里姆林宫这一件事,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罗生门”事件,而它所产生的舆论效果和政治影响,其实远大于它的军事效果和实际的损伤。这里边有一些事情至今大家还是比较有争议的:比如说,俄罗斯马上判定就是乌克兰实施的这一次攻击,但是俄罗斯这边也没有公布更多后续的有关细节,比如说无人机残骸什么的,所以外界对这个机型争议也比较大;对袭击的具体过程,俄罗斯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明。张斌:第二,这件事让外界普遍认为有点怪异,就在于它正好在克里姆林宫的房顶上产生了爆炸,可当时并没有看到无人机和房顶发生了接触,而是飞机本身进行了爆炸,所以很多人推测,这种小型的无人机它很有可能是被遥控爆炸的。究竟是谁在遥控呢?遥控距离它不可能特别地远,或者说这架无人机上面,它具有可以图像传输的系统可以远距离进行遥控爆炸?但是像这种廉价的很典型的“低慢小”目标上面,它不具备这种图像传输的能力。所以由此大家也就怀疑,是不是周边有人在视线范围内遥控爆炸它了呢?张斌:这个导致出大家更多地怀疑,即便是乌克兰去攻击的克里姆林宫,那也可能是在渗透到俄罗斯的内部,在距离莫斯科比较近的距离内,攻击了克里姆林宫。还有一种可能,有人认为这甚至就是俄罗斯干的。当然它并不是说是普京政府所为,外界普遍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俄罗斯内部的激进派为了刺激普京政府,采用更加激进的一些军事行动。不论如何,这一次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后续还会发酵。无人机飞到克里姆林宫屋顶上方才爆炸,这让人们不由得想起1987年的“红场事件”:当时,一名仅有40个小时飞行经验的19岁西德青年,驾驶着一架租来的小飞机一路向东,直达莫斯科红场,震惊世界——毕竟,一个超级大国的防空网连一架民用飞机都拦不住,想要拦住北约战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于是一大批苏联政府官员和高级军官被革职查办。如今,36年过去了,莫斯科的防空系统再度成为全球焦点。其实,早在今年1月,莫斯科就曾在市中心一些建筑物顶部部署了“铠甲-S1”防空系统,并与S-400远程防空系统搭配,反击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以及飞机、直升机的攻击。然而,这一体系在此次克宫遭袭击时无所作为,表明莫斯科防空体系既无法覆盖数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对付无人机这样的小目标也力不从心。莫斯科本身它的防空是有漏洞的,但是这种漏洞,你也没有什么办法,这就涉及到现在这种“低慢小”飞行器的特点了,这“低慢小”它首先有三个“难”:难发现、难监控、打击它的成本难以承受。张斌:首先说它难发现,因为现在我们发现这个空中目标,主要是靠雷达,“低慢小”目标,首先一个它本身就比较小,它的反射面积就比较小,而且大量使用了非金属材料,雷达就更难发现它了。另外现在的防空雷达,对于时速低于200公里,又接近地面的这些目标产生的反射波,通常会把它当成了地面杂波给过滤掉了。张斌:第二个我们说这个“低慢小”,它比较难以监控,就算是你有非常强非常好的监控系统,但是问题是,你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军队都不可能随时随地布置好这一套系统,所以这些“低慢小”目标,它随时都可能进来。第三点就是即便是你预判到它了,你真正去打击它、中断它的作战任务时候,成本要求是挺高的。张斌:现在对付这些目标,无非是两种办法,一种是采用“软杀伤”,就是电子干扰的问题,电子干扰有一种是对它的全部电子信道进行强屏蔽,但是所要消耗的资源也非常大,还有一种我们叫作“瞄准式干扰”,这效果很好,可是这对你前期的各种技术情报要求非常非常地高,而且“低慢小”目标,它做一些变化也很容易,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讲,你想预先掌握它的这种技术情况,那确实有点大海捞针的这个味道。张斌:那从“硬杀伤”方面来讲,那无非就是把它打下来了,不管你是用这个高炮,还是用地防导弹,去打这么一个目标,你这成本都受不了,所以这个是“低慢小”目标,非常难对付的主要原因。数日前,乌克兰副总理兼数字转型部长费多罗夫表示,为组建“无人机部队”,基辅已经筹集了数亿美元。目前,乌方已经完成了无人机操作员训练项目的第一部分,共有一万人接受了培训。不仅如此,乌克兰还计划启动60家生产军用无人机的公司,接下来,基辅将“大量研发”完全自主的作战无人机。值得一提的是,乌方所使用的无人机也并非在战前已经成名、高效但昂贵的军用无人机,而是众多小型、廉价的民用无人机。自战争开打以来,乌克兰频繁派无人机攻击俄罗斯靠近乌克兰的城市,或克里米亚的军事目标。这个春季末期,乌克兰更是使用无人机频繁攻击俄罗斯境内的油料库、铁路编组站和配电设备,明显是在为发动大攻势做准备。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双方在舆论、外交和军事上都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从布恰事件到北溪管道爆炸,从克里米亚大桥遇袭到克里姆林宫遭无人机袭击,每一次危机都让和平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中,双方能否找到一个妥协的出路,还是继续走向更深的对立和暴力,将是未来国际关系的重大考验。
·大批移民聚集美墨边境,偷渡者甘愿自首,美羁押2.8万人,拜登:未来或陷入混乱
·香港正遭遇新一轮新冠病毒及流感夹击,专家:重复感染将成常态
·俄少将称“红场阅兵当天约有100次无人机袭击”,瓦格纳:乌军反攻已经开始